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
发布日期:
2022-11-11

浏览次数:

0


10月29日,由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主办的2022年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——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策略新进展培训班暨川东北出生缺陷防控协作组2022年年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。会上行业大咖云集,围绕出生缺陷防控主题,展开研讨多种专病。其中包括与年初引发社会热议的天价药密切相关的罕见病——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。



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



10月30日上午,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陈丽平副教授从“SMA筛查的意义及重要性”,“筛查的现状及方法”,“筛查的局限性及残余风险”三个方面进行了《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》的专题分享。




SMA筛查

意义及重要性



陈副教授提到,我国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,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.6%,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为90万例。从SMA患儿临床症状以及临床分型情况,说明SMA是一种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。



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



陈副教授还详细讲解了SMA的致病原理以及SMA分子机制,指出SMA发病机制主要是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SMN蛋白失去功能。约95%SMA为SMN1外显子7纯合缺失,约5%SMA为复合杂合突变。




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

此外,陈副教授分别介绍了正常人、SMA携带者、SMA患者的基因型。在临床上,SMN2作为SMN1的修饰基因,能够帮助评估SMA分型。一篇调查文献指出,在中国SMA携带率约为1/50,同时SMA携带率呈缓慢增长趋势。


由于SMA治疗药物非常昂贵,同时还包括多学科护理,治疗SMA的代价极高,因此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。



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





SMA筛查

现状及方法



陈副教授明确指出SMA可防、可控、可治疗,采取一级预防在婚前孕前进行筛查,得到科学的生育指导。采取二级预防,进行产前诊断从而能够减少患儿的出生。



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



通过研究国外SMA携带者筛查进展,陈副教授总结,SMA携带者筛查可行可靠。目前美国已经进入了SMA普筛阶段,众多国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筛查。研究表明,SMA携带者筛查可以大大减轻生育SMA患儿造成的家庭及社会负担。



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



2020年,国内关于SMA的专家共识发布,陈副教授重点强调了SMA筛查时机的把握,SMA检测流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SMA携带者筛查的目标基因。


陈副教授还介绍了SMA的三种检测方法,其中肯定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,认为其具有操作简单、成本低廉、灵敏度高、通量大等优势,可以区分患者、携带者以及正常人,适合用于人群筛查,是目前最常用的普筛方法。



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





SMA筛查

局限性及残余风险



陈副教授针对临床关注的问题,特别说明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,SMA携带者筛查只能检测出经典的SMA携带者基因型(1+0型),不能检测出2+0型携带者,1+1d型携带者,1+2d型携带者,SMN1新发突变等检测范围外的情况。因此,SMA携带者筛查存在残余风险,需确保知情同意的完整、清晰。



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陈丽平副教授谈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携带者筛查







会众生物提供

SMA精准基因检测




2022年1月,会众生物自主研发的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(SMN1)检测试剂盒(PCR荧光探针法)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注册证书(国械注准20223400080); 同时,该试剂盒也通过了欧盟CE认证。


通过对SMA致病基因SMN1外显子7的拷贝数检测,可明确检测患者、携带者、正常人三种不同基因型,用于SMA筛查及辅助诊断。